爱康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PPR管/PE-RT地暖管/PVC排水管/PVC电工套管/PE给水管/
普通会员

站内搜索

供应     新闻

联系方式
  •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江南路4828号
  • 公司电话:021-68153111
  • 公司传真021-68152777
  • 联系人:未知
  • 手机号:021-68153111
  • 邮 箱:akan@akan.com.cn
南方采暖,何时“修成正果”
发布时间:2013-12-17        浏览次数:81        返回列表

  • 南方采暖,何时“修成正果”
  • 发布日期:2013-06-17 / 编辑:
  • 群众呼声强烈 南方采暖势在必行

        近日来,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围绕着“南方采暖”的问题进行着报道,问题主要集中在“南方到底要不要采暖”“南方应该使用哪种采暖方式最好”等焦点上。媒体们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各种调查,猜想及假设铺天盖地的袭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吧把“南方采暖”的问题推至风口浪尖,让它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原因正在一个冷字上。近年来,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严重的影响了南方市民的生活,今年更是被称为28年来平均气温最低的寒冬,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屡见不鲜,南京、武汉、合肥、长沙等地,温度普遍在0度左右,1月5日,武汉最低气温-7.2度,创下新世纪以来第二冷,甚至室外温度都能高于室内温度。然而南方地区却因为供暖分界线的问题得不到集中供暖的政策,所以“南方采暖势在必行”的呼声才会越来越强烈。

        但是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步到位,南方如何采暖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这期间地暖聚焦就让笔者与您共同交流南方采暖的现状以及行业内多种猜想的可实施性大小。

     

    南方大面积集中供暖障碍多

        “寒风吹我骨,严寒切我肌”已不再是北方的专属,南方的冬天已经越来越有北方的寒意,横亘在南方供暖命题上的一个问题也在时下迅速升温,即南方到底要不要集中供暖。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而且近年来南方地区屡遭“冷冬”,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此话题一出便引来无数民众的讨论,就南方现状而言,虽然在温度上并没有北方那样温度低,但南方阴冷潮湿,往往屋外温度比屋内温度还要好一些。然而南方是否真的适合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5年,湖北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称“南方将大范围集中供暖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当时消息一出,很多媒体争相转载,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南方供暖新出路形成”“南方供暖的春天到来”“南方大规模供暖将实现”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词。然而当此工程2008年完工并开始集中供暖后,却鲜少有人提及,这是否就是所谓的“雷声大雨点小”?事出有因,记者查阅多方资料得知,早在2008年此工程正式开始时,就已经耗资50亿元。直至现在该工程覆盖人数仅8万人左右,且只有两年的正常供暖,十二五已过去一半,当初承诺却只完成了5%。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说到底是热源的问题,负责热源的热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该电厂正常运转时每天至少需要75万立方米天然气,然而真正工作起来二三十万立方米的气都要不到,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不能发电,更无热可供。北方之所以可以大范围集中供暖正常运行是因为政府又补贴,而武汉是南方城市无法享受补贴,对电厂而言亏损供热不现实。

        除了热源不够的问题外,在城市管网改造这一问题上,也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历史原因,南方地区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础设施基本为零,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南方大部分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而保暖性却不高,若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则必须另外投入大笔资金对南方既有的建筑结构进行大面积的改造,所花费资金及改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再从南方的地形上来说,南方地形复杂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如果采取大面积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对南方居民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

        事实摆在眼前,一旦再次决定南方大范围集中供热,必定会进行大规模的管道建设,热源输送的工程,这样经济代价过大、效益不高,同时也影响了环境,就算勉强在障碍重重情况下建立起来,热源不够这类的问题仍然无法避免。所以笔者猜想,以目前国家的政策和能源的消耗现状来看,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在近期真的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南方采暖需求提升 空调“落伍”壁挂炉采暖流行

        除去无法集中供暖外,南方有哪些供暖方式呢?空调是南方采暖最早使用的工具,在当时其他采暖方式并未普及的情况下,空调成了南方人采暖的首选,而且除冬季外夏季也可一并用到。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冬季采暖往往没有夏季空调制冷来的“透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并询问实体店销售人员,发现此问题可以归结几个原因:其一,由于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制冷,很多没有热辅功能,老式空调这种情况表现的很突出,基于此原理制暖效果相对差强人意。其二,房间面积大小不同,适用的空调匹数也不同,如1匹空调适合9个平米以下面积;2P空调适合40-6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面积;3P空调适合6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房间,如果使用的空调匹数小于实际需要的匹数,那么效果是肯定不会理想的。另外,热空气密度小容易上升,普通空调的送风距离大约3-4米之间,少数高端品牌空调可以达到13米左右,所以人感受到暖度需要相对的时间。而且这种“从头到脚”的采暖方式,也无法满足现在居民对采暖舒适度的高标准。

        当空调采暖不再能满足南方居民的需求时,燃气壁挂炉的出现则受到了多数南方居民的喜爱。它作为一种在欧洲比较成熟的采暖设备,具有小流量、低扬程、大温差的特点,不仅能分户供暖、满足多居室的采暖需求,比空调灵活多变,可以随意调节理想的温度。燃气壁挂炉最主要的市场就是南方,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吧壁挂炉作为采暖系统的热源,再配以末端使用。它的末端设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散热器、水地暖。散热器是壁挂炉采暖系统中常见的末端之一,主要传热方式为自然对流,一般安装于窗下,以热幕阻挡室外冷空气的流入。之所以它以末端形式配合壁挂炉使用是因为它所需要的技术参数与壁挂炉的参数相一致,如供回水温度、流量、阻力等。暖气片供回温差较大(温差一般控制在20度左右),在同样的散热量条件下暖气片所需的热水流量较小,其内部管径由比较粗,从而流动阻力就比较小,这正好符合家用壁挂炉的小流量、低扬程、大温差的特点。同时暖气片升温和降温的过程比较快,适合间断采暖的南方家庭。地暖则是时下南方最受欢迎的采暖方式,它“头凉脚热”的感觉让一向对采暖舒适度要求颇高的南方人“爱不释手”。水地暖作为燃气壁挂炉的末端,其特点是供回水温度低(55度左右),室内则能保持在18-22度,在系统运行稳定后,维持室温所需的热量较少,同时这种采暖系统能为南方居民提供生活热水,方便使用。

        当然,也有部分的南方居民选择了电地暖,电地暖节能环保以电为能源,不用担心燃气的不足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地暖维护率相比水地暖而言是要小一些的,水地暖一旦出现故障,修复工程量和花费都很大,渗水漏水也让很多使用者头疼,而电地暖则免去了这些麻烦,将电能直接转化了为热能。

     

    南方冬季采暖课题组成立 分散式供暖与新能源受捧

        就在各路人马因为南方采暖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新京报记者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已经组建了南方冬季采暖课题组。隶属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的该课题组负责人杨利民表示:“课题还处于调研阶段,在探讨一些可行的路径”。部分专家认为,应采用分散式供暖,鼓励新能源利用。

        所谓分散式供暖,其实就是采用各类热泵供暖的方式,或者小区域的集中供暖。小到一个住宅小区或者是一所学校,在小区域内建立小型供热站、供热公司,降低供热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群众取暖的负担。还有一些居民区如果靠近工厂、钢厂,可以利用其余热进行供暖、这同时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这些方式不同于北方那样建设大规模供热中心远距离集中供热的模式,它避免了远距离供热施工中管线需要破路、埋地、涉水等弊端,并且非常适合南方冬季取暖期短且温度并不如北方低的情况。

       而热泵供暖的方式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供暖技术,如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如果采暖户靠近江边、水边,则可以用水源热泵。所谓地源热泵采暖就是利用浅层地下热能制暖的系统,无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较为环保。空气源热泵顾名思义则是利用空气作为热源,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换,其过程并不受天气的影响,均能全天候合成高温热源。这就体现了热泵作为新能源采暖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优势。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课题已在召开的课题验收会上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并且《住宅户式空气源热泵供热和太阳能生活热水联合系统应用技术导测》(送审稿)也通过审定,等待进一步的验收。这充分的体现了新能源采暖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必将成为今后的热点。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南方采暖的美丽蓝图。

        南方采暖之路何时修成正果?笔者认为这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供暖只是最终目标,实现可以靠多种途径,不一定非要大规模建设集中供暖设备,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能源,比如空气热、地热、天然气等,国家在政策上也应该多引导,多支持。笔者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只要业内人士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南方供暖之路越走越顺。